中式木結構文化
木結構是中國建筑歷史上的主要結構類型和重要的特征。自上古時期出現了“巢”與“穴”兩種原始的居住形式時開始,就產生了木結構的原始雛型。
木結構建筑展現了多樣的面貌,被廣泛地應用于住宅、宗教、文化、紀念建筑,除此之外,木結構還被用于橋梁等大型構筑物中。中國古代木結構除廣泛用在宮殿、廟宇、民居等各種低層建筑外,還用來建造多層或高層的崇樓巨閣。早在春秋時已有重屋的建造,在出土文物中戰國時期的銅器上可以看到不少雕刻有二層、三層的建筑圖案。
秦、漢朝以來多層樓閣有所增加,北朝時期樓閣式木塔的建造,盛極一時,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北魏熙平年間建造的洛陽永寧寺塔。中國古代木結構大體上可分為抬梁式、穿斗式、井干式三種類型。其中抬梁式結構應用較廣,穿斗式次之,井干式結構多應用于產木材地區。
西式木結構文化
木屋伴隨著人類的發展,出現在人類文明的各個角落。那些至今還保存著的木屋,歷經風雨依然聳立,向人們訴說著一段古老的過去。
西式木結構發展至今形成了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:榫卯式、框架式、塊狀式,這幾種結構形式的木屋主要分別出現在北歐、北美、東歐。
西式木結構發展至今已經將科技、技術、藝術融為一體。例如:西式木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、抗震性能、空間布局、室內裝修。